1943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解放日报》上全文发表。 《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表作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典范。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依然具有明显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文艺创作要想在表达民生方面做出更大成就,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真正将民生融入到自己的意识里去,尊重民生、理解民生,和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 】
70年岁月沧桑,中国大地各个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变化同样令人瞩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为什么还要来纪念、讨论《讲话》这个70年之前的关于文学艺术的文本呢?我想是因为《讲话》里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需要文艺界去不断认识、深刻理解并努力付诸实践,这个命题便是文艺创作的民生意识。
民生意识的提出,当然是划时代的,与之相联系的是,文艺家们的立场和感情也必须转向民生,转向人民大众。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家,有各种不同的艺术追求、风格和个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文艺家们都在自己的专业范畴之内,努力表现民生的疾苦、诉求、拼搏、创造和业绩。我省已故老作家鲁彦周旗帜鲜明地表示他是为人民而写作,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民生意识,堪称人民的艺术家。中青年作家许辉、苗秀侠共同创作的长篇小说《农民工》,许春樵创作的长篇小说《男人立正》,郭明辉创作的中篇小说《寻找一棵树》等,都是关注民生的收获。要想在表达民生方面做出更大成就,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真正将民生融入到自己的意识里去,尊重民生、理解民生,和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当前文坛、银幕荧屏的戏说历史、后宫恩怨不在少数,文艺作品创作者的民生意识显得薄弱。文艺作品的功能,并不排斥娱乐和休闲,只要健康有益,读者观众喜欢,就无须说三道四,但如果失之泛滥,从数量的角度也有宏观调控的必要。描写民生底层人物生存状况的文艺作品较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学艺术家对他们不熟悉,不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圈子较小,生活积累不厚,无法下笔。
不熟悉怎么办呢?还得回到《讲话》:“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柳青的《创业史》、赵树理的许多农村题材小说,都是他们长期坚持在农村生活之后完成的。我省老作家鲁彦周曾举家迁入岳西山区农村,并兼任一个公社的党委副书记,后来他的许多作品,都和他的农村生活紧密相连。深入生活,曾是文艺家们的必修课,有制度、规定和时间方面的要求。现在强调尊重文艺家们的创作自主,创作环境十分宽松,写什么、怎么写,尊重作家的个人意志,这符合文艺创作规律,十分宝贵。虽然对于深入生活没有硬性要求,但并不等于深入生活这个重要课题不重要了,文艺家们也有个自我加压的问题:就是在自己的创作计划中,必须适当地自我安排深入生活这个必修课。
文艺家深入生活、深入民生之后,住上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与能否出好作品当然不能画等号,但必须肯定的是生活积累一定是文艺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深入生活,并不等于认识生活,而必须用文艺家的思维和视角,细细地分析和琢磨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生活不是文学和艺术,但它却是文学和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高晓声曾将生活比喻为作家的“天堂”,但他又说:“不熟悉生活就难于写作,……但是,在大量熟悉的生活面前,如果写作的人缺乏应有的见解,也会像不会烧饭的人躺在米囤上饿死”。深入生活,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并不一定就理解生活,如同认得一个人,并不一定理解这个人是一样的。如果不理解生活,大作家也难免出错。熟悉了生活,理解了生活,不仅能使你笔下的人物、故事、情节得心应手,生活中很多闪光的细节,还会教给你写作的技巧。
关注民生、熟悉并理解底层民生的现实,文艺创作便有了坚实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写什么,怎么写,文艺家完全有选择的自由。有的人又产生了疑惑,他觉得生活中的阴暗面太多了,看不到什么亮色,将这些东西写出来交给读者,他又感到不安。这也是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即过去常讲的光明与黑暗、歌颂与暴露如何处理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家们不必再为戴帽子、打棍子、揪辫子而担心,只要站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立场,我们就会处理好如何对待和描写光明与黑暗的问题。
历史学家在总结和评价一个时代时,标准大致有三条:一,生产力是否发展了,经济总量是否提高了;二,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了改善;三,社会是否安定,人民是否安居乐业。这三条是肯定的,社会就是进步的;反之,社会就是倒退的。用这三条来衡量我们这个时代,不论历史学家或是普通老百姓,都会得出肯定的正面的答案。当然,社会仍然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同19世纪欧洲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的那样:“那是最好的岁月,也是最坏的岁月;那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如何面对这一切,就需要文艺家们在创作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此,巴金曾说:“新世纪已经到来,它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无限广阔的创作资源,可惜我已经不能与你们一起去投身于伟大社会实践了。我的手无法再握起我的笔,把我心中涌动的情感表达出来,但是我并不悲观,因为我相信,生活总是美好的。 ”
是的,生活总是美好的,时代总是进步的,只要将民生两个字牢记心中,为他们思考,为他们着想,给他们以希望,给他们以力量,无愧于这个时代、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大作品和好作品,就一定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