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以《沿江机场建设扎实推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为题,关注报道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该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工程项目南北指廊和综合交通中心项目均由安徽建工集团承建。
眼下,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正紧张有序推进。
总建筑面积36.98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目前主体结构已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当前,正进行机电安装及精装修。按计划,t2航站楼南北指廊项目将于2025年底完成全部施工内容,整体工程预计于2026年6月全面竣工交付。预计到2030年,可满足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的需求。
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涵盖基础综合交通中心及高铁、地铁站的先行工程,规划接入合新六城际铁路和合肥机场地铁s1号线,总建筑面积33.06万平方米,建筑体积达270万立方米,是安徽省已建公共建筑单体中,地下建筑体积最大的工程项目。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地下主体结构封顶,当前正有序推进旅客过夜用房、多功能厅的钢结构施工,以及地下车库的二次结构作业与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高峰时期,现场投入人力达2400人,近200台机械设备同步作业。按照工程进度规划,预计将于 2025 年底圆满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上述两项工程成功应用了多项行业新技术、新工法与新型装备。
t2航站楼项目采用“双港湾 双l”的建筑构型。建设过程中,项目搭建全专业bim协同平台及云端协同管理平台,建立1:1全要素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和虚拟施工模拟,使得图纸审核效率提升40%、管线综合优化效率提升400%、专业协同效率提高30%,大幅节约了返工成本,压缩关键路径工期20天,整体进度提前15%。项目累计斩获省级bim奖项9项、全国qc一等奖1项、省级qc奖项8项、安徽省质量管理创新二等奖。
为保证旅客舒适度,综合交通中心项目采用了钢弹簧隔振支座,并创新研发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极大降低了建筑结构的振动和噪音,有效控制了梁板裂缝的产生,确保了旅客过夜用房安全,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其中,钢弹簧隔振支座在安徽省内尚属首次应用,隔振器频率低至3hz,这一指标在国内同类技术中处于先进水平。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是安徽省首个集民航、城铁、地铁和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将显著增强合肥区域航空枢纽的综合功能。安徽建工集团将持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全力助推安徽省航空运输能力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